年薪60万招中小学教师是哪个地方

本文已影响2.67W人 

年薪60万招中小学教师是哪个地方,好的人才环境是多方面的,艰苦的地方应该获得更多的投入和支持,老师也应该获得更高的工资和待遇。年薪60万招中小学教师是哪个地方。

年薪60万招中小学教师是哪个地方1

近日,地处西部内陆的城市鄂尔多斯,打出了年薪60万招聘清华、北大毕业生当中小学教师的招聘启事。

此次发布招聘公告的学校,分别是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第一中学伊金霍洛校区(以下简称“伊金霍洛校区”)、鄂尔多斯市第一中学附属小学(以下简称“附属小学”)。(2021年10月31日《中国新闻周刊》)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第一中学伊金霍洛校区、鄂尔多斯市第一中学附属小学花重金招聘中小学教师,倍受当地和全国网民质疑,尤其是当地政府部门面对质疑回应说,地方财政不差钱,负担得起,更让网民有话说,真是不差钱吗?

年薪60万招中小学教师是哪个地方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是土豪城市,相关媒体报道,其GDP 2020年,在中国所有城市中,鄂尔多斯人均GDP高居第四,是了不起,但是当地政府想过没有,重金招聘中小学教师,当地在对待其他人才是否也做到了高薪任用呢?再者就是,对于当地中小学教师的待遇,是不是也做得很出色呢?如果做得都好,但是还有一个问题要说一下,中小学教师都招聘清北大学的了,在鄂尔多斯市是真重视人才吗?其他行业真不缺人才吗?用清北人才用于中小学工作中,难道不是最大的人才浪费吗?没有清北学历的教师,难道真教不好学生吗?这样招聘是招聘人才,还是招聘学历呢?

鄂尔多斯市不差钱,但也只是煤炭城市,在全中国都在减少炭排放的情况下,都在加大环境治理的形势下,煤炭价格受到的影响相当大,很多情况下,煤炭业都是亏损的。即使是2021年受疫情等多个因素影响,煤炭价格居高不下,让鄂尔多斯经济发展受到了刺激,这也只是个别的年份,况且在发展就要注重环境质量的大前提下,鄂尔多斯市如果经济不转型,依靠煤炭还几年的优势呢?不差钱,应该将钱更多的应用于城市经济转型工作中,而不是跟南方某些城市相比,在中小学教师招聘上一掷千金,你们豪气真能够一直坚持下去吗?

教师中的人才不只是清北,在人才招聘工作中鄂尔多斯市相关部门不能厚此薄彼。希望在此事件中,该市能够听进得去外界网民的呼声,切不可拿不差钱说事,一直任性下去,让尊重人才的作法成为笑谈。

年薪60万招中小学教师是哪个地方2

有网友认为,斥巨资招聘中小学教师有点“大材小用”之嫌,给房给编制,年薪60万,结果只招聘几个中小学老师,有点大张旗鼓。

读书好并不代表教书好,尤其是小学阶段,不需要太高学历,“人尽其才”是真正的良策,否则有点人才浪费。

不过有人却认为,虽然当地给出的条件非常诱人,但条件并不低,起码清北毕业生这一条就能筛选掉一大批人,况且真正的清北毕业生又有多少愿意从事教师行业?

年薪60万招中小学教师是哪个地方 第2张

退一万步讲,就算清北毕业生愿意从事教师行业,又有多少人愿意到鄂尔多斯发展呢?同样的条件,人家肯定愿意去北上广深一线大城市。就算当地给出这么优惠的条件,也不一定能招揽到人才。

也有网友觉得鄂尔多斯这种招聘力度有点破坏市场规则,这样引发其他学校纷纷效仿,教师只朝着高工资地方看齐,容易动摇教师队伍的稳定性,不利于规范正常教学秩序,并不值得广泛提倡。

无论结果如何,我们都看到当地相关部门为了提高教育软实力而做出的积极探索,人才流动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也不可否定人为努力的必要性。

年薪60万招中小学教师是哪个地方3

西部地区引进高层次人才难、留人也难

近年来一直是全国两会聚焦的热点话题。全国政协委员、西北师范大学校长刘仲奎透露,他曾尝试邀请国内某顶尖名校博士毕业生到自己学校工作,得到的'回答是:“刘老师,我们选择工作岗位时,西安以西是不考虑的”,刘仲奎“半天说不出话来”。究其原因,刘仲奎认为,一方面与东部财力、实力更为雄厚有关,另外,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生活环境等更缺乏吸引力。也有用人机制、观念上的制约因素,让人觉得事业上没有前途,才能得不到发挥。所谓贤士怕穷,更怕“闲”。

2019年2月甘肃省出台新的人才引进政策,将引进高层次人才由过去的事前审批改为事后备案。甘肃省人社厅擅自出台文件,变相设立重重事前审批程序,致使某高校发布一份招聘公告,就报备了5次……之后,甘肃省人社厅因任性用权受到问责处理。

可见,好的人才环境是多方面的,不仅是在待遇上给够,还有好的发展平台与机会。人才要引得进,还要留得住,既要有待遇,还有事业与情感等诸多因素,都能让人“乐不思蜀”。

就如有的专家所说,艰苦的地方应该获得更多的投入和支持,老师也应该获得更高的工资和待遇。如果条件越艰苦反而获得的支持越少,这样的激励机制很难留住人才。

年薪60万招中小学教师是哪个地方 第3张

没有保障人才政策的长期性和延续性很难留住人才

要将人才“留下来”,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保障人才政策的长期性和延续性。上述新闻之所以具有冲击性,就在于它让不少人深感意外,也有不少人担心:这样的优惠政策能不能长期维持下去?对此,当地政府需要给出明确的答复,尤其是教育部门,需要把“高薪征才”当成长期坚持与完善的举措,而非一时的噱头,如此才能让有志于加入当地教育事业的人才“安心”。

与此同时,对人才的优待也不能只体现在薪酬上。优秀人才在就业时,往往具有较大的选择空间,即便不留在北京,不少人也会选择去大湾区、长三角等经济更发达、对外开放程度更高的地区发展。这不仅是因为当地工作薪酬待遇好,更在于这些地区可以更好地为年轻人提供人脉资源、子女教育、医疗健康等各方面的保障。这些配套资源可以形成人才的聚集效应,助推当地全面发展。因此,求才的城市,还需努力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在经济发展的延续性、优惠政策的丰富性与区域合作的有效性等多方面,不断注入新的发展动力,从而更好地吸引人才。

相关内容

热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