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渡河上有几根铁索

本文已影响8.27K人 

大渡河上有几根铁索。我们大家都知道世界上是有很多河流的呢,而且河流还有很多铁索的呢,小编今天为大家整理好了大渡河上有几根铁索的相关资料,一起来看看吧 。

大渡河上有几根铁索1

横渡大渡河的桥有13根铁索。横渡大渡河的桥指大渡桥,又称泸定桥,中国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泸桥镇境内的一座跨大渡河铁索桥,为泸定桥风景区的主要景观文物。桥全长103.67米,宽3米,由13根锁链组成,为一座历史悠久的古桥,该桥因“飞夺泸定桥”的战斗而闻名中外。

建筑结构:

泸定桥是一座悬挂式铁索桥,全桥由桥身、桥台和桥亭三大部分组成。桥身由多根碗口粗的平行铁链构成,桥栏直接由铁链架设,底下并排铁链铺上木板形成桥面,扶手与底链之间用小铁链相连接,各铁链环环相扣;桥台位于桥身两端处,桥台内固定铁桩,铁链固定在两岸桥台落井铁桩里;桥头两岸桥头古堡为汉族木结构古建筑,风貌独特;锚固铁链落井之上建有桥亭,飞檐翘角、古朴大方;桥西端观音阁下存有康熙立的匾额。

大渡河上有几根铁索

大渡河是岷江的最大支流。

大渡河是岷江的最大支流,关于它的源头有很多种说法。一种说法大渡河发源于青海省果洛州的久治县的果洛山东南麓,果洛山有个很多驴友再熟悉不过的名称——年保玉则峰。另一种说法是大渡河源头是青海省果洛州达日县境内的麻尔柯河,下游称为足木足河。

另外,还有一条源于青海省果洛州班玛县的绰斯甲河,一般认为是大渡河的`西源,其上游称为多柯河(或杜柯河)。 绰斯甲河与足木足河汇合于四川省阿坝州首府马尔康以西的加达附近,称为大金川。

大渡河水文特征:

流域上游上段为冬冷夏凉,全年少雨的高原山地气候,年降水量500-750毫米,以降雪为主,积雪期可达5个月。

其余地区属季风气候,一般具冬暖、夏热、湿润多雨的特征,年降水量1000毫米,泸定、石棉右岸地区1200-1500毫米,下游部分地区可到1400-1900毫米。暴雨多集中于中、下游地区的5-9月,7、8两月尤为突出。

河川径流主要来自降水。下游福禄镇水文站45年统计,多年平均流量1500立方米/秒。有较丰富的地下水和冰雪融水补给(约占总量的20%)调节,径流变化较小。

大渡河上有几根铁索2

泸定桥有13根碗口粗铁索,大渡河宽百米,当年是用啥方法架起来的

大家都读过飞夺泸定桥的故事,这个这场战役是发生在长征时期,我军在和川军的一场战斗,时间是发生在1936年的5月25日,当时我军一部分人在安顺场强渡大渡河后,需要用仅有的几只小船,将剩余的几万红军都搬过去,大渡河最窄处也有100来米,而且大渡河的水流湍急,十分的不容易过去,所以这两万多人过去也得用一个月的时间,可是后边的国民党大军在后面追的十分的紧,形势十分严峻,于是经过我军的高层开会,决定飞夺泸定桥,从桥上过去。

可是过桥哪有那么容易的,当时泸定桥在水流湍急的大渡河上悬挂着,不光如此,这桥还不是普通的桥,而是由13根碗口粗铁链组成,然后上面铺满了木板,可是在我军到达的时候,对面的国军士兵早就把木板给拿去了,只剩下了铁索,再加上对面国军有着强大的火力对这桥这边,所以要想过去,真的很难,可是没办法,不过去就要被后面的国军追上,到时候两面同时围追堵截,更惨,时间不等人,于是我军了临时选了22民突击队员,背着马刀,拿着短枪,同时腰里还揣着手榴弹,顺着铁索就开始过桥,后边还跟着拿着木板的士兵,边往前,边铺木板,最后我军在极为艰难的情况下,终于最后冲了过去,和对面我军已经到达的先头部队会和,共同歼灭了桥头的敌人,这场战役总过持续了将近两个小时,我军伤亡极小,只是先头部队受了点伤,为我军后来顺利过桥奠定了基础。

大渡河上有几根铁索 第2张

也许有人对于这次的渡河不是很清楚,看到我军受伤小,就以为很容易,其实这是个误区,先说说这个泸定桥是怎么构造的,因为他不是我们常见的大桥,而是由13根粗铁链构造而成,9根是桥底,其余的四根是扶手,如果平常的时候,过桥还有点晃悠,更别说在战斗的时候,而且平时泸定桥上是有木板的,但是打仗那天,木板早就被敌人给抽走了。

这座桥建立的时候,是在清朝康熙年间,当时西藏地区和中原交通不是很发达,所以当时朝廷为了照顾藏族地区,就决定修建一座大桥,可是最后发现,泸定桥所在的位置,两边都是突兀的高山,根本就不适合建立大桥,最后经过讨论,决定用铁索链桥的方式,来建立大桥,当时建立的时候,不容易,因为毕竟碗口粗大铁链不好往对岸弄,当时想的办法是,先把竹筒一头系在河这边,然后把竹筒用竹筏带到对岸,把铁链系在竹筒上,这边在发力拉过来,最后13根铁链就这么被拉过去了,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

就像现在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就是,在一个兄弟或者家族企业里,如果部门的一把手是董事长的小舅子或者其他兄弟或者情人之类的,即使你很有能力,但是你也不得不去奉承这个第一把手,你得让着他。所以诸葛亮当时在这个团伙中,也是向这种权力的低俗开始低了头。

大渡河上有几根铁索3

大渡河上的13根铁索桥重达40多吨,当年是如何建成的?

1935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征途中,需要经过泸定桥,但桥对面有敌人的重兵把守,红军选派22位勇士组成突击队,冒着枪林弹雨在铁索桥上匍匐前进,消灭了敌人,飞夺泸定桥,从而打开了北上抗日的通道,创造了战争史上可歌可泣的奇迹。那么,大渡河上的13根铁索桥重达40多吨,桥下水流湍急,当年是如何建成的呢?

泸定桥,又叫大渡桥,是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泸桥镇境内的一座横跨大渡河的铁索桥,由于“飞夺泸定桥”的故事家喻户晓,所以也是一座闻名天下的英雄桥梁。说是一座桥,事实上是一座极其特殊的大桥,它的主体是由13根粗大的铁索构建而成,而铁索中的铁环总共加起来的重量,竟然高达40多吨,整个桥身长达100多米。可以想象,在湍急的大渡河上,要修建这样一座特别的大桥,其难度可想而知。在没有这座桥时,两岸的人和货物只能依靠小木船过河,水流平缓时尚可,但是水流湍急时,谁也不敢冒险渡河。因此,这座桥的建成为两岸的人民和过往商客等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大渡河上有几根铁索 第3张

早在清朝康熙年间,为了国家的统一和解决汉区通往藏区的道路,解决大渡河两岸的交通问题,康熙皇帝下令建造大渡河上的这座泸定桥。按照那时候的造桥技术,工匠们是根本不可能在如此宽广,地势复杂的大渡河上造一座砖石结构桥梁的,于是充满着巨大智慧和才能的古人们,决定用铁索来造桥。为了造这座桥,朝廷从各地调集了40多吨的铁料,又从附近各州府征集了众多的工匠,来到大渡河的一侧,就地铸造起了制作铁锁链的大铁环。事关重大,不容犯错,所有铁匠都要在铸造出来的每一个铁环上留下自己的标记,以示负责。

铁索终于制造完毕,接下来造桥工程的最难的关键一步,那就把如此沉重的铁锁链送往对岸,并拉起来固定好。用船装过去显然不行,多次试验后,均告失败。最后,古人们的智慧再一次解决了这一难题。他们预先准备好一些粗大结实的绳索,将绳索用船先把河流的两端连起来,然后再用这些绳索把沉重的铁索拉到河流的另一端去。为了能在拉铁索时比较稳定,他们用些非常粗壮的竹子掏空后制成竹筒,先把竹筒穿在绳索上,再把铁索固定在绳索和竹筒之间。一切准备好之后,对面的人就可以推动巨大的轮盘拉动另一端的绳索,最终把铁索拉到了对岸。

综上所述,我们不得不敬佩先人们的聪明智慧和顽强精神。遥想当年红军北上抗日,22勇士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仅仅凭借着13根铁索,飞夺泸定桥,消灭了对面桥头的守敌,为大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创造了看起来几乎不可能的英勇壮举,更加让我们无比崇敬!大家以为如何呢?

相关内容

热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