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聋人节是几月几日

本文已影响9.98K人 

世界聋人节是几月几日,世界上总是会存在着残障群体,我们不能只看自己的利益,也要多为社会上的弱势群体多考虑,世界聋人节就是为了帮助世界上的聋人而设立的。下面为大家介绍世界聋人节是几月几日。

世界聋人节是几月几日1

国际聋人节是每年9月的第四个星期日。2021年的国际聋人节是9月27日。

1957年,世界聋人联合会根据欧洲各国聋人组织的倡议,决定1958年9月28日为第一个国际聋人节。

我国于1955年加入世界聋人联合会,1958年8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务部、教育部、卫生部、文化部、国家体委、团中央、全国妇联、全国总工会和中国聋哑人福利会等9个单位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庆祝这一节日。每年此日,中国各地都为当地聋人组织多种形式的庆祝活动,如聋人文艺演出、书画展览,以及球类、棋类、田径等体育比赛等,这对活跃聋人生活,促进社会理解、支持残疾人事业,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世界聋人节是几月几日

听力损失及耳聋是全世界面临的重大公共健康问题,位居全球疾病负担排行榜前列。超过全世界人口的5%,也就是4.66亿人,包括4.32亿成人和3400万儿童,患有残疾性听力损失。更重要的是,听力损失不只是人们上了年纪以后才出现,调查显示,4/5的听力损失发生在人们40岁以前,但欣慰的是,90%的'听力损失可以通过现代的听力矫正技术及手段来改善。

世界聋人节是几月几日2

耳机,你真的会用吗?

为保护听力,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心防聋办公室主任黄丽辉建议,公众在观看视频或听音频时,应尽量降低音量,并应注意隔一段时间休息一下,一般建议每听两个小时休息一段时间。

2019年,为预防11亿年轻人的听力损失,世卫组织—国际电联标准建议个人音频设备应包括如下保护听力的4个功能:

“允许最大听音量”功能

跟踪用户听的音量和持续时间,并将其体现为占参考暴露量比例的软件。

个性化信息

根据用户用耳习惯产生个性化资料,告诉用户听声的行为是否安全及有多安全,并根据该信息为用户提供行动提示。

音量限制功能

提供限制音量的选择,包括自动降低音量和父母控制音量。

一般信息

向用户提供信息和指导,使之在使用个人音频设备时和在其他休闲活动中采取安全的用耳做法。

世界聋人节是几月几日 第2张

黄丽辉认为,该标准既适合于在嘈杂的娱乐场所接触音乐和其他声音,也适合于通过个人音频设备收听音乐。

对于老年群体,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冰丹介绍称,由于老年性耳聋是一种非常多见的感音神经性聋。听力有用进废退的特性,所以应尽早佩戴助听器,这将有助于延缓听力损失的进程。

而对于大多数听障患者,据黄丽辉介绍,目前国际上通用的做法是进行人工耳蜗植入。全球目前约有70万听障人士接受了人工耳蜗植入术。人工耳蜗通过植入耳蜗内的电极直接刺激听神经,将声信号转换成电信号传入大脑形成声音,从而帮助重度、极重度耳聋患者重获听力。

由于人工耳蜗是通过电刺激产生的声音,和正常人耳或助听器放大听到的声音不尽相同,所以专家建议在人工耳蜗开机后,还需进行康复训练,需要重新学习和适应新的声音。

通常没有语言基础的婴幼儿需要训练2年~3年。即使有语言基础的成人和老年患者,也需要6个月~12个月的康复训练,才能达到一定的康复效果。

世界聋人节是几月几日3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全球有约11亿、12至35岁间的年轻人面临听力损失的风险,约3.16亿人患有听力损失的障碍。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患有听力障碍人士共达3480万,居目前国家五大类的残疾人群之首,并且每年仍然以2到3万新生儿童的数字在继续增长,人工耳蜗和助听器成为他们相对成熟的人体义肢。

腾讯多媒体实验室高级总监商世东表示,人工耳蜗是改善听障的最成熟产品之一,但噪声问题一直是影响人工耳蜗佩戴者听觉体验的最大障碍。举个例子,当电脑、手机可以达到主频是G赫兹的多核架构的时候,人工耳蜗由于尺寸限制,却往往只有几十兆赫兹的处理能力。在这样的局限条件下,高复杂度的噪声处理成为了业界的一个难点。

浙江诺尔康神经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李楚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正常人的耳朵里有5万左右的听毛细胞,听毛细胞是连着听神经的。一般正常的声音渠道为:耳朵的声音传到中耳,中耳将音信号变成振动信号传到内耳,把里面的淋巴液浮动起来,听毛细胞随着这种波动会产生生物电触碰听觉神经,而听觉神经受到刺激传到大脑就听到声音了。

世界聋人节是几月几日 第3张

但是对于听障患者而言,听毛细胞“几乎死光了”,植入人工耳蜗的目的是将一根电极植入到耳蜗内部,把振动信号变成电信号传到大脑。李楚称,“目前全球最多的电极是24个,耳蜗是蜗牛的形状,上面是低频,下面是高频,平摊出来就是一个钢琴键盘,正常人有3000多个键盘,人工耳蜗有24个,所以听障者通过人工耳蜗听到的主要声音和正常耳朵听到的声音有很大的区别。我们认为这可以通过技术改善,让他们听得更多。”

腾讯多媒体实验室经过来回验证,最终确定手机APP+人工耳蜗的联合优化方案。在手机上,通过语音处理和采集能力,对采集到的语音进行场景识别和有针对性的降噪和增强处理。针对处理过的纯净的语音,再通过有线或者无线的方式发送到人工耳蜗上,人工耳蜗处理可以进一步刺激相应的听觉神经,这样可以达到有效地改善听觉体验的效果。

据诺尔康实验检测数据显示,天籁技术与人工耳蜗结合后,语音识别性能大幅提升,平均识别率达到96.28%,其中带噪语音识别率为93.38%,环境噪音中声音识别率达到94.24%;在手机App中植入AI降噪技术,手机双麦阵列降噪的信噪比提升20dB,MOS分提升了0.3-0.5,对于改善听障人群听觉体验有着积极效果。

李楚表示,将音频降噪技术导入人工耳蜗设备里是一个很关键的技术。而人工耳蜗属于医疗器械,要把新的技术置入产品里,需要事先进行产品的临床注册才能放到产品上。“这个流程快则半年左右,慢则要一年。”

商世东和李楚对第一财经表示,未来针对听障人士能听到更大范围的声音,尤其在音乐方面,会做更进一步的技术合作与探索。

相关内容

热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