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太极拳的基本作用

本文已影响2.32W人 

练太极拳的基本作用,太极拳刚柔相济,以柔显刚,作为传统医学中所一直倚重的辅助康复手段而越来越被更多的人重视,所以很多的人都会学习怎么打太极拳。以下分享练太极拳的基本作用。

练太极拳的基本作用1

基本功是养生保健的基础

现在,在一些人眼里,把太极拳看成了健身操,而忽视了它的武术本性。太极拳的学练也应与其它拳派一样,从基本功做起才是正轨。

太极拳的基本功概括地讲,主要有压肩、转肩、单臂绕环、双臂绕环;前俯腰、侧俯腰、涮腰;正压腿、侧压腿、仆步压腿、正踢腿、侧踢腿、斜踢腿、里合腿、外摆腿、竖叉(陈氏太极拳中有“跌叉”)。

没有一个太极拳学习者可以忽略基本功的修炼,直接进行太极拳的学习的,尤其是想要深入学习太极拳的朋友。

马步桩、弓步桩、虚步桩;冲拳、贯拳、抄拳;正蹬、侧踹、弹踢、二起脚、摆莲脚;顶肘、盘肘、挑肘等。

只有夯实坚固的地基,才能建起高耸的大楼。

同理,基本功是提高太极拳技能的基础。基本功,可以扩展肩、胯、脊椎等各大关节的旋转范围,长期坚持习练,能防治中老年易患的颈椎病、腰椎病、肩周炎和膝关节增生等外在筋骨之病。

太极拳的这些好处,让更多的人喜欢上的太极拳,但是,我们在进行太极拳学习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呼吸的节奏的控制。

同时,根据中医心主血、肺主气、肝主筋、脾主肌肉、肾主骨的理论,通过基本功外在筋骨活血练气的作用,能条件反射地改善和增强人体内脏的功能。

我就是每天早晨坚持不懈地习练基本功,我做正压腿时,脚尖可挨着下颌。

做侧压腿时,脚尖可挨着太阳穴,踢脚可过头顶。现在我已过不惑之年,手脚灵活如孩童,脏腑气盛如青年。

基本功减缓了我外在筋骨皮衰老退化的进程,基本功增强了我内在精气神的功能,基本功使我身体各器官的功能保持了老而不衰的状态,所以说,基本功是养生保健的基础。

若是反之,只打太极拳套路,而不练基本功。

随着年龄的增长,韧带开始硬化,肌肉开始萎缩,骨关节面的的软骨开始硬化,大脑中枢神经的传导和反应开始下降。

这样,人体就出现了关节活动范围受限,韧带失去弹性,肌肉失掉了力量,神经反应迟钝等衰老症状。

这样,人体就不具备太极拳的武术专业素质了,太极拳拳式手、眼、身法、步的动作也就做不到位了,太极拳套路也就演练不了。

所谓“打拳不练功,老来一场空”,其中的“空”是指这样习武不能获得抗衰养老的功效,看起来你虽然天天比划拳脚,可是你与常人一样老态龙钟,笨手笨脚,这就是“空”的真意。

练太极拳的基本作用

基本功是拳式动作的基石

对常人来讲,你让他做个“二起脚”(陈氏太极拳拳式),他肯定做不成。因此,我们只有通过基本功的锤炼,才能塑造出一个崭新强健的体魄。

从柔韧、耐力、速度、力量、反应等方面得到了有效提高,这些专业身体素质是确保拳式动作准确无误的基石。

通过柔韧素质的训练,使我们的筋抻长了,骨关节拔开了,做“下势”这类动作时就容易了。

通过力量素质的训练,使经脉畅通,气血涌动,做“掩手肱捶”这类动作时就显得发劲刚健勇猛。

通过对平衡素质的训练,使脑中枢神经的调控能力得以加强,做“蹬脚”这类单腿独立的动作时,就会表现出稳健的拳式姿态。

通过反应素质的训练,使人体脑“神”凝聚,“精气”实足,从而使拳式“内外合一”,做“摆莲脚”这类动作时,就显得手、眼、身法、步的动作配合协调紧凑,展现出灵敏矫健的.拳姿风彩。

通过耐力素质的训练,使人体的元气充盈,精力充沛,做“揽雀尾”这类动作复杂的组合动作时,就会呼吸平稳,面不改色,使拳式动作平稳准确,不失章法,给人以心有余力的潇洒之感。

没有一年以上的基本功训练时间,人体的武术专业素质不能产生质的飞跃。

反之,若速成快练,一旦筋骨负荷超量造成人体组织器官的伤害,就得停止训练一段时间,从而素质退化,前功尽弃。这就是欲速则不达的道理所在。

基本功是太极拳的根基

有些人认为,我也不想正经学武术,只是想健身而已,因此,他们轻视基本功,而重视太极拳套路。每天只要把太极拳套路动作比划一番,就能起到良好的健身功效了。

其实不然,若是“打拳不练功”,习练“健身太极拳”者,会因筋骨僵硬,经脉不畅,而有碍于气血的运行和充盛,从而削弱了太极拳的健康实效。

习练“武术太极拳”者,会因筋骨脆弱,缺乏坚韧性,而有碍于内劲的产生和蓄发质量。

初学基本功者,要经历一个脱胎换骨的身体功能的改变,所以,会出现酸、麻、胀的筋骨锻炼反应,此时,不要因为害怕身体各部位的疼痛而退缩不练了,千万要咬紧牙关挺过去。

初学者的脉络细小,气血运行不畅,丹田元气储备不足,所以,练功以后身体显得特别疲倦,这是正常的练功以后的生理反应。

随着习练时间的延续,我们的身体经过基本功的千锤百炼,就会逐渐由“铁”(软)变成“钢”(坚),就会使我们的筋骨和脏腑发生质的改变。

到那时,在练功的过程中,非但没有了酸、麻、胀的疲倦之感,而出现真气旺盛,脑神清爽,内气鼓荡汹涌而顺畅的美妙拳境。

每天,在打太极拳套路以前,必须先练基本功。这是因为,平时在不做体育锻炼时,多余的气血都储存在内脏之中,我们通过做基本功,打开血脉的关口,把内脏之中备用的气血调动出来。

使内脏振奋起来,以进入精、气、神高速运转的习武状态。使筋骨兴奋起来,以进入踢、打、摔、拿拳式动作的工作状态。

这样,气血在人体经络中的分布就均衡了。我有段时间工作忙,习武时间不够用,每天习武时就舍去了基本功,结果出现了晕眩不适的病症,后来,我找出了病因,及时地纠正了错误做法。

“人体气血如长江,一处不到一处伤”,我们只有把人体的四肢百骸都活动开,气血能运到梢节末端细小的指(趾)尖,才能在拳式的动作过程中,领悟到太极拳拳论所说的“用意(意气相随)不用力(拙力)”的真谛。

由于做了基本功,使肌肉有力,韧带有弹性,关节更加灵活,全身骨架更加稳固。所以,在闪、展、腾、挪复杂的套路动作演练过程中,可以起到防止软组织拉伤和关节扭伤的保护作用。

要提醒古稀之年的拳友们注意,为了确保在基本功锻炼中身体各部位的安全,防止跌伤,稳健为重,应删掉难度大的动作,如“涮腰”。

或降低动作难度,如在做“前俯腰”时,腰只要弯过水平线就行了,不要像年轻时,把脸贴在小腿上,以免大量的血液涌向头部,而诱发脑血管意外的病症。

练太极拳的基本作用2

太极拳的养生功效

1、调节运动系统的功能

练习太极拳对骨骼肌肉的作用,就在于太极拳是一种内外结合,一动无不动的运动,要求动作连贯、圆滑协调。因此,对全身各部分肌肉、关节都能得到锻炼。<<<睡前做这事让你气血流畅

打太极拳要求身法中正,从百会穴到会阴穴,整个脊柱要尽量正直,并强调用意,使它对拉拔长。气沉丹田,会阴穴到百会穴,整个脊柱对拉拔长,对整个运动系统就会有良好的调节作用。

2、调节消化系统的功能

太极拳对消化系统疾病的防治作用就在于人们在习拳中,人的精神、情感、五官、手、足、身及全部都参与运动并与大自然和谐一致,故能有效提高中枢神经的兴奋与抑制的调节作用。使大脑各部分功能协调,各种内分泌适当,不良的病灶自然受到抑制。

练太极拳的基本作用 第2张

3、调节呼吸系统的功能

经常进行太极拳的练习,可以增强体质,防止感冒、气管炎、肺结核及肺气肿等呼吸道疾病。练太极拳可以增强新陈代谢的能力,体温调节的功能随之增强,因此感冒的发病率明显降低。

常练太极拳可以改善肺呼吸机能,使肋间肌等呼吸肌纤维变粗,肌肉强壮有力,肺活量变大,从而使肺更好地进行气体交换。

4、调节循环系统的功能

太极拳可以松弛紧张的神经,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使内分泌失调与植物神经功能的失衡得到调整,降低交感神经张力。太极拳的运动量不大,肌肉进行有氧代谢,也就不会加重心肌缺氧。

久练太极拳,可以使心肌纤维强壮、有力,心跳次数减少,增大了心脏每博输出量,增加了心肌储备力。

5、调节内分泌、生殖、泌尿系统的功能

太极拳特别强调这一部分的运动,特别是对耻骨尾肌的锻炼,该肌可以支撑骨盆内的全部器官,是一条比较宽的韧带。这部分的锻炼,对人的内分泌,特别是对性腺的内分泌大有好处。

当遇到一些外环境影响,自身调节不了,人们就选择一些外部调节方法,太极拳运动则是人们用来增强自身调节功能的最佳方法。 总的来说,太极拳对人体的作用很大。

练拳时,以腰为轴,全身上下、肌肉关节、四肢百骸,都可得到活动,这促进了肌肉紧实,关节灵活,防止骨质疏松及变形。练拳时要求精神集中,意念专一,因而加强了对神经系统的训练,可以提高它的主导作用和调节功能。

练太极拳的基本作用3

练习太极拳的意义和好处有哪些呢?

一、对身体健康的意义和好处

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人们生活的质量不断提高,现代化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生活工作压力越来越大,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对于追求身体健康的诉求越来越强烈。经过长期锻炼的实践证明,太极拳是一种符合身体结构和有自己特色的健身运动,具有其它运作所没有的特殊健身特点。

它对于治未病有独特的效果,通过强调平心静气,排除杂念,让人在运动时精神集中,通过逆腹式呼吸吐纳,动静结合,让大脑得到放松,让中枢神经得以自我修复和调节,来锻炼人们的体内的五脏六腑。

通过对筋骨皮的锻炼,让全身肢体保持似直非直,似曲非曲的状态,全身背五张弓,肢体节节贯串,以圆弧为主要特征的运动方式来展开四肢的动作锻炼,让身体从内到外都能得到充分的锻炼。

并且不受场地、时间等条件的约束。太极拳姿态优美,动作柔和,适合男女老少练习。既能锻炼身体,又有防治疾病的功效。长期的练习太极拳,能够不断的改善身体的各个脏器的系统机能,提高人体新陈代谢。让身体的气血充盈,呼吸深细匀长,都是对身体健康的一个有力保证。

练太极拳的基本作用 第3张

二、对自身文化和素养的意义和好处

习练太极拳不仅能强身健体,更能修身养性,在诞生之前就取众家所长,陈王廷在造拳时,将周易、黄庭、阴阳、五行、医理、导引、吐纳等融合于一体。形成了现在太极拳的阴阳相合、刚柔相济的特点。在陈王廷晚年留下的《长短句》中让后人略窥一二其造拳时的心境。

太极拳的文化中始终贯穿着“学拳先学礼,习武先习德”的精神,“以柔克刚、后发制人”的谦和风范。“天人合一”的物我本属一体境界。通过“武”的表现形式,达到“和”的根本目的。太极拳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上,都讲究阴阳、虚实、攻防、开合、顺逆、起落、进退、曲直、刚柔,蓄发等。无不体现出阴阳的对方与统一。

《易经》是太极文化的根源,“一阴一阳谓之道”。又可以追溯到老子的《道德经》,其全面的道出了自然无为的太极思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道是万物的起源和根本,才有了王宗岳的《太极拳论》“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动之则分,静之则合。

无过不及,随曲就伸。”。道家文化主养生,主顺其自然,无为清静,这是太极文化的高级境界。儒家思想讲中庸,主中正养德,浩然之气,这是太极拳中正安舒,八面支撑的最好体现。佛家学说讲心性,主明心养心,心境空明,这是太极拳以心行气,以气运身的最好表现。因此学习太极拳,练习太极拳就是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全面学习,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最好的一个途径。

三、对技击实战的意义与好处

太极拳本身是门武术,具有技击防身、战场搏杀的拳种。讲究全身部体均可进行击打,同时不提倡蛮力的对抗,而是运用太极拳的独特技法,如引进落空、沾粘连随、借力打力的方式破坏对方的身体平衡或给对方进行直接的物理打击。身体从上到下都讲究保持圆球结构,才能顺而引之,逆而击之。

强调懂劲、接劲、听劲、化劲的练习和对战,“引、进、接、化、发、击”是太极拳技击的精髓。“动急而急应、动缓则缓随”的特点让人不知我,我独知人,渐至随心所欲,舍己从人。最终达到所向无敌的状态,需要用力之久,否则不能豁然贯通。同时又在实战的过程中讲一力降十会,在技击表现形式上有“远拳近肘贴身靠”、“远踢近打贴身摔”的实战特点。

对于实战对敌的技击艺术上达到一个登峰造极的程度。对于习练太极拳的普通人来说,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勤学苦练,提高身体的反应能力、应战能力、能战勇气、敢战血气,能在紧急关头学以致用,给人们带来自信和勇敢的好处。

相关内容

热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