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酒不能御寒

本文已影响1.33W人 

喝酒不能御寒,喝酒取暖,冬天天气寒冷,很多人会说“喝点酒祛祛寒”,其实这是大众认识的一种误区,御寒一是要进食有营养的食物,增加热量;二是加强保暖。来详细看喝酒不能御寒。

喝酒不能御寒1

天寒时,人们常常喝上几杯酒,来暖和身子,认为饮酒可以御寒。一般来说,喝酒可使呼吸加快、血管扩张、血液循环的速度随之加快、热量消耗增加,

让人感到身上热乎乎的;同时,酒里含有酒精,饮酒后导致神经出现短时的兴奋,口腔和咽喉粘膜也出现轻轻颤动。

这样,全身就有一种温暖和舒适的感觉。实际上,这是调节体温的中枢发生紊乱的前兆。特别是酒喝多时,可引起体温调节功能失调、热量丧失增多,这时胃受酒精的麻醉,功能也明显下降,人体产热功能减弱。

御寒一是要进食有营养的食物,增加热量;二是加强保暖。若是单纯靠饮酒御寒,反倒不耐寒。所以,不宜饮酒御寒。

喝酒取暖,这是大众认识的一种误区,人们喝酒后有热乎乎的感觉,是由于交感神经兴奋,加速肌体的代谢,释放出能量。但这是短暂的舒服,随着血管扩张,热量大量丢失后,反而会感到寒冷。

喝酒可活血、有利关节的说法更是不科学的保健法。因为酒能产生的热量很有限,对关节的疗效没有意义。

此外,长期饮酒也会加速骨钙的丢失,导致脚软无力,腰背疼痛。经常饮酒会使内源性胆固醇的合成,使血浆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浓度升高,造成动脉粥样硬化;

喝酒不能御寒

酒精对消化道的不断刺激,会加重肝病、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病、食管炎、胃炎等患者的病情。长期饮酒还会造成营养不良或肝硬化,它可引起肝硬化并发肝衰竭导致死亡。

喝酒可使呼吸加快、血管扩张、血液循环的速度随之加快,让人感到身上热乎乎的;同时,酒里含有酒精,饮酒后导致神经出现短时的'兴奋,全身就有一种温暖和舒适的感觉。

但实际上,这是调节体温的中枢发生紊乱的前兆,大量饮酒引起的急性酒精中毒会导致醉酒者昏迷。醉酒者神智不清,如醉倒在室外的严寒之中,还会有冻死的危险。

喝酒后,酒中的乙醇进入血液后,进入中枢神经系统,起麻醉作用,使人体对外界环境刺激的敏感性降低,因而对寒冷反应不敏感,使饮酒的人误以为喝酒能御寒。

乙醇会引起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使人体内大量的热量通过皮肤散失,反而会使体温下降。因此,以喝酒御寒,不仅起不到御寒功用,反而易使人出现感冒、冻伤等症状。

喝酒不能御寒2

喝酒不能御寒,还可能越喝越寒

很多人可能会反驳:喝完酒后身子的确发热了,怎么能说没有御寒效果呢?

人的代谢稳定区是21-30°C,生命活动的进行需要保持37度左右的体温。在寒冷的环境中,体表温度降到20°C左右时,

人体就关闭了体表的毛细血管,保证血液充分供应心脏、大脑等核心器官,从而保证生命能够维持。也就是说,让人觉得“冷”,是一种自我保护。

而喝酒之后,酒精被人体吸收进入血管,导致毛细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就会有更多的血液流向体表,身体表面散热会增加,产热和出汗增多,就会让人觉得“暖和”。

喝酒不能御寒 第2张

那又为什么说越喝越寒呢?因为体表与外界频繁的热量交换带走了机体本身的热量,而且过量酒精会使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调,

“身体暖和”也会给大脑错误的信号,以为人体需要的是“散热”而不是“保暖”,从而导致热量散失过多。

酒后短暂的“发热”后,就会感觉到越来越冷,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酒后寒”了。

因此,在寒冷的冬天通过喝酒御寒是不可取的,“暖身”的代价是散失更多的热量。

此外,饮酒后血压会下降,导致心脏负担增加;而且抵抗力会减弱,病毒容易趁虚而入。因此在严寒天气饮酒后出门,很可能出现严重后果。

天冷不是穿的越多越好

很多人在冬天为了御寒,会左三层右三层的穿很多衣服,其实衣服达到适合的厚度就好了,并不是衣服越多,就可以越保暖的。

上文提到过,人体会根据外界的温度来调控体温。多穿衣服虽然能起到隔热的作用,但是从生理学角度来看,过多的衣服反而可能会抑制机体的体温调节能力,削弱人体本来的御寒能力。

大家在看天气预报的时候可能看到过一个名词:穿衣指数。穿衣指数是根据自然环境对人体感觉温度影响最主要的天空状况、气温、湿度及风等气象条件,对人们适宜穿着的服装进行分级,以提醒人们根据天气变化适当着装。参考下表。

喝酒不能御寒 第3张

除了穿衣指数,还有两个冬季穿衣法则。一是材质上要内薄软、中保暖、外防风;二是款式上要内贴身、中宽松、外收口。

材质上,内衣应以薄、软的棉织材质为主;中层衣服属于保暖层,羊毛、羊绒、纯棉材质最合适;外衣要以防风为主,面料要致密。

款式上,内衣要贴身、柔软、没有刺激性;中层衣服不要过紧,适度宽松;外衣的领口、袖口、腰部、脚踝等处最好有收口设计。

当然,穿衣指数和法则只是一个参考,大家还是要根据自己的情况适当穿衣。

寒冷冬季如何正确御寒?

(1)保护好头颈部

有研究表明,气温15°C时人体约1/3的热量从头部散发,气温4°C时人体约一半的热量从头部散发,气温-10C时人体约3/4的热量从头部散发。

由于血管密集,头部对寒冷的反应非常敏锐,受凉后会引起局部的血管收缩,这些部位的血流速度会减慢,轻则会出现暂时的眩晕、恶心,重则造成大脑供血不足甚至发生脑卒中。

作为人体的“司令部”和“要塞”,头部和颈部对于整个机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顶保暖的帽子对抵御寒潮非常重要。

但帽子也需要正确佩戴,建议早晚外出时戴帽子,不太冷的时候可以不戴,让头皮透透气;不要进屋立马摘掉帽子;帽子需要定期清洗,否则容易引起毛囊炎;最好不要与家人共用。

(2)保护好脚部

很多人冬天都会忽视脚部的保暖,其实脚部是一个很容易受寒的地方。

俗话说“脚部寒则全身寒”,因为脚部远离心脏且皮下脂肪层较薄,保温性较差;而且脚部分布了许多重要的淋巴、血管和神经,它在维持全身的基本循环中具有重要作用。

所以一定要保护好脚部,可以在睡前泡泡脚,促进足部血液循环,保暖的同时还能促眠。

(3)饮食要温热

冬天天起寒冷,比起生冷的食物和饮料,温热的食物和热水能够帮助机体更好地保证体温平衡。

此外,还可以多吃一些以下食物,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帮抗寒保暖。

蛋白质,如羊肉、牛肉。

蛋白质所含能量的30%会变成热量从体表发散出去,而碳水化合物所含能量仅有5%~6%作为热量散失,脂肪则是4%~5%。因此,冬天吃高蛋白质的食物有助抗寒,但每天吃肉量别超2两。

碘,如海带、紫菜、海鱼

碘是合成甲状腺素的重要原料,如果缺碘,身体御寒能力会因此降低。因此各种海洋食品均为碘的良好来源,如海带、紫菜、海鱼等。

维生素C,如鲜枣、猕猴桃

研究显示,摄取大量维生素C能明显减少因寒冷而导致的直肠温度下降,并可缓解肾上腺的过度应激反应,增强身体对寒冷的耐受性。如柿子椒、番茄等深色菜,柑橘、猕猴桃等水果。

B族维生素,如粗粮、绿叶菜、奶类

在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如维生素B1、维生素B2、尼克酸等都与能量代谢密切相关。

维生素B1主要存在于燕麦等粗粮、坚果、瘦猪肉及动物内脏中。富含维生素B2的食物有动物肝脏、蛋黄、奶制品、绿叶菜等。富含尼克酸的食物有全麦制品、糙米、豆类、芝麻、花生等。

(4)运动要适度

冬天虽然寒冷,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做一些运动,强健身体增强免疫力的同时还能御寒,毕竟运动才是真的产热动力。

相关内容

热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