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本分与职责

本文已影响2.71W人 

我们的本分与职责,什么是本分和职责,这个范围很大,每个人都应该坚守好自己的本分与职责,下面大家就跟随小编一起来看看我们的本分与职责的相关内容吧,欢迎大家借鉴和参考,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我们的本分与职责1

北京大学日本人协会顾问加藤嘉一,曾是日本公派留学生,在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学习期间写了不少文字,试图从“非中国人”的第三双眼的独特视角,解读与中国息息相关的事件、现象和问题。最近又写了一篇的《中国大学生,你没资格抱怨政府》文章。文中指出中国的大学生“从被包办到求包办”,生活自理能力差,社会交往、人格独立、精神气质均已严重落后于日本学生。

读来颇叫人汗颜,轰轰烈烈的教育改革也确实到了需要叫人反省的时候了。不过,我们身在其中,却又是另一种眼光,这不,最近就有人在《教育改革要改掉不合适的“人”》一文中,针对时下出现的一些教育问题大声疾呼:纵观当下形形色色的、层出不穷的、令人瞠目结舌的教育“暴力”事件,有必要对教师行业来一次彻彻底底的“整风”运动,让教师端正从业态度,提高教书育人的素养。教育改革不光要改不合适的制度,更要改掉不合适的人。 作为一名从事基础教育三十多年的教师,看着这两篇文字,我的思考是,身为教育人,我们是不是应该弄清楚我们的本分和责任。 我们先来看“加藤嘉一之斥”。

我们的本分与职责

在加藤嘉一的眼里,我们大学生的素质是有很大问题的,而症结的源头又与基础教育不善有关。当我们静下心来溯本求源的时候,我们不难发现,其实我们每个人都自觉不自觉的浸染在旧文化中、旧思想、旧观念中。比如,我们的教育主管部门,我们学校的管理层,我们的班主任,不都在强调准军事化管理、精致化管理,强调整齐划一吗?军事化、精致化,说白了不就是用一个模子、一个标准、一个尺度圈养我们的下一代吗?但是,我们又常常埋怨我们的体制培养不出创新性人才,培育不出诺贝尔奖获得者。我们很少有人想过正是我们自己每天都参与其间的那种“整齐划一”的教育模式,抹杀了下一代的创造性、埋没了杰出人才。换言之,正是我们一边在“不自觉”中充当旧文化的卫道士,甚至是帮凶的角色同时,又在一边“大义凛然”的批判体制,批判旧文化,这是多么具有讽刺意味的现实啊。

加藤嘉一为我们描摹的中国学生就是这样的一班人:“我的北大同学还是看老师的脸色行事,以此来决定是该申请出国、找工作还是保研。很少有人能够由衷地出于自己的愿望,制定属于自己的规划。他们习惯了“凡事求包办”。考试作弊违纪了,打电话叫千里之外的家长跑到学校求情;工作不好找,赖学校没有广开就业门路;想自己创业当老板,就认为政府有义务为你创造好环境正是这种拿自己当弱者的心态,培养了一大批懒散懈怠、凡事求包办的宅男宅女。奇怪的是,家长、学校、社会竟然一致附和,继续宠着这帮已经20出头的年轻人。” 悲乎!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恰因为我们身在其间,于懵懵懂懂中,于不知不觉中,于半推半就中,甚至于自觉自愿中,就充当了阻遏学生成长成才的“凶手”或“帮凶”,那些投机钻营者才有会了市场,也还有了今天这般的教育乱象。

读着加藤嘉一基于中国的下一代“在高中阶段牺牲掉所有个性和乐趣,只为换取上大学的资格,这样的年轻人,会一路走好自己的人生吗?”的诘问和他对中国大学生“你唯一需要改变的,就是把人生的主动权从家长、老师、社会大环境的手里夺回来,别让自己的生存能力在被包办中继续退化下去”的棒喝,们难道不应该汗颜吗?

可是,我们想到的却不是这些,想到的是要“对教师行业来一次彻彻底底的‘整风’运动,让教师端正从业态度,提高教书育人的素养。教育改革不光要改不合适的制度,更要改掉不合适的人。”身为中国教师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一味的责怪我们的大学生呢,这些大学生今日之状况,我们难道没有责任? 《教育改革要改掉不合适的“人”》一文虽然道出了教师队伍参差不齐,良莠夹杂的现状,但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我们的思维就是搞运动,就是整风,除此以外别无良策。其实这就是旧文化对我们的毒害所致啊。 对搞运动,搞整风的言论我们还不难看出其深受旧文化的'毒害之深,我们的问题更在于我们很难看清楚的却是那些打着改革旗号,或者有着许多光环,实质兜售旧教育、旧文化的那一套言论和思维方式“教育人”的本来面目。

君不见时下有些人只要一旦“被名师”了,就觉得自己了不得了。在各种媒体,种场合介绍自己时,都会在姓名前面给冠上一连串的头衔,甚至还要加上“著名”、“全国著名”、“国际知名”之类的前缀,或者来个什么《东有神马,西有浮云》之类的东东标榜一下,就怕地球人不认识他。若外出,似乎没有高级宾馆下榻,是显不出他的身价的,而这样的“名师”不少又是靠一堂或几堂所谓的“成名课”忽到东悠到西,游走江湖而屡试不爽的。 名校呢?也习惯了冠以“奇迹”、“经验”、“现象”、“模式”等名目粉墨登场,一时间种种前所未见的教育新名词也大行其道,众人你方唱罢我登场,好一派“欣欣向荣”之势。就在这表面热热闹闹的背后却暗流涌动:各拉山头,互相倾轧,互相诋毁,互相贬低,甚至容不得半句不同的声音,你声音与他不一致了,你就成了课改的绊脚石了。这种学术态度又反过来作用于我们的学生,于是他们中也出现了类似的现象。

当我们看到教育乱象纷呈的时候,大家第一反应就是归咎于体制,归咎于制度,第二个反应就是归咎于教育,归咎于学校,继而再归咎到教师身上。其实这些人又何尝不是制度的相关方?在各种各样的“荣誉”面前,和名目繁多的“评选”中,有多少人不是拼死相争?但获得“身份”之后,摇身一变,立时成了“权威”“专家”,而大唱制度和“改革”的赞歌。可是一旦“不幸”落选,就立马跳出来说:这是体制对我们控制的卑鄙手段!于是,便以清高人士自居,而加入反体制的阵营。难道这不是一件很可笑的事情吗? 我们再看具体的学科。我们往往要求教师追求充分的预设,甚至希望能预设到课堂的每一个细枝末节;然后,就是努力地把我们的预设和学生的课堂表现链接起来,以达成所谓的“互动”。事实上这样的“互动”已完全脱离了课堂的本意和初衷,而完完全全变成了验证“预设”正确的过程。我们虽也心知肚明,但是却矢志不渝,不惜以牺牲学生的独立精神为代价,来满足我们的成功欲。可是我们有多少人、有多少时候想过,正是我们的所作所为给了学生这样一种心理暗示:只有老师课所讲的,才是正确的,我们自己的思维是不可能逾越老师的高度的。

如此,我们还梦想着培养出什么创新人才呢! 前段时间,有老师反映说现在学生中非常流行手机,感到很头疼。学生普遍认为不仅要有,更要比一比品牌、档次和功能,于是,一时间,虚荣、浮夸、攀比之风甚嚣尘上。而这所有恶习的“影子”,都可以从我们在对孩子的教育教学中所施加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中找到“范本”。更可悲的是,当发现了孩子中间的不良现象时,我们就开始祭出严苛的学校制度,或是所谓的班规班纪,将那“警告”“禁止”“开除”等极端手段当成了屡试不爽的利器。毫不夸张的看,我们正是在“正义”的化身下,为旧文化、旧思想、旧道德对孩子天性和本真的扼杀,推波助澜。 话又要说回来,今天教育的窘境,绝不仅仅是什么庸师或名师的问题,也不仅因为整个“场”、整个团队、整个环境在教育发展中,还残留着旧背景、旧时代、旧思维的逻辑、陋习和不科学的教育评价机制。更可怕的还是旧文化,旧意识在我们身上的根深蒂固。

说了这许多,其实我要表达的意思就是,作为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特殊使命的教师,如果要真正担负起对我们子子孙孙的责任,更多的、也更容易能做到的事就是每天不断的反思我们的教育教学行为:我们对不健康、不人文、不科学的反教育做了哪些摇旗呐喊的事情?我们在制定校规校纪、班规班纪的时候,如何尽可能地站在成全人的角度,做一些有利于学生未来发展、有利于培养他们独立意识、批判精神、创造能力的事?我想,如果我们能把“宇宙视野”重新拉回“地平线”,切实做到上面几点思考,就不可能再野蛮地制定种种禁锢,并乐得充当反教育、反人性的卫道士、训诫官,甚至是典狱长的角色。

所以,在面对加藤嘉一的叱问,在面对“专家”的大肆忽悠时,与其埋怨体制,或是哀叹现实,不如我们每个人都能从手边教育的反思做起,从每一天可以把握的改善做起。尽可能在旧文化,旧思维面前少做帮凶,不做帮凶。也许这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清楚我们的本分与责任是什么。

我们的本分与职责2

妻子的本分职责是什么

婚姻中,如果两个人三观不合,凑合的在一起,这样的婚姻不会幸福的,迟早会亮红灯的。但是,在家庭中,妻子多一点理解,丈夫也多一点包容,这样的婚姻必然永结同心,百年好合!

夫妻之间,无论是丈夫还是妻子,控制住各自的脾气。

我们的本分与职责 第2张

夫妻生活在一起,难免会有争执的事发生,但是各自控制住自己的脾气,双方好好的协商处理,没有搞不定的事。夫妻之间多一点包容少一点争吵,各自通情达理、善解人意点,不要动不动就发脾气!

夫妻之间更是这样,那个和你过了一辈子的人,可能在你不知道的角落里已经为你承担了很多,你的不理解和埋怨,只会让他本来就付出的心,变得更加脆弱。

我们的本分与职责 第3张

有一句话叫做,说的做容易,我们总是觉的婚姻中的另一半做得不够好,如果换成是自己一定会有更好的结果。

其实有机会不如两个人换一下角色,相互体验一下另一半的生活,也许这样你才能更多的理解他的不容易。

夫妻从相识到相爱到相处,肯定会经历生活的风风雨雨,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苦难,但在一起就是缘分,千万不要因为生活的琐事而让彼此产生不必要的隔阂,影响了夫妻之间的感情,懂得夫妻相处之道,才能相伴一生。

相关内容

热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