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脾胃不和会“冷伤风” 四款食疗方教你调节

本文已影响1.36W人 

伏天用对姜,病灾一扫光。

夏季脾胃不和会“冷伤风” 四款食疗方教你调节

来源—国医大师健康

伏姜,是每个懂养生的朋友夏季都会吃的,它特有的姜辣素能帮助消化、促进血液循环,它的辣气能把身上多余的热带走,同时还把体内的病菌、寒气一同带出。

▲紫姜(仔姜)、去皮姜、老姜(干姜)。

小小的一片伏姜,学问大着呢!在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的程海英教授看来:不同制作方法和不同种类的姜,分别应对这个季节,中老年人最常见的各脏腑阳虚问题。

▲程海英教授

姜的种类不同,作用大异

伏姜:散寒

没有专门品种叫伏姜,伏姜一般是用鲜姜切片或者榨汁后,装入容器中蒙上纱布,于伏天太阳下晾晒后而得名。

这种姜晒干后,备冬季吃或直接吃。因吸伏天阳气,伏姜格外辛辣,散寒效果非常好,夏天做了,冬天可以泡伏姜汤吃。

鲜姜:健运脾阳

鲜姜又叫我们的紫姜(仔姜、子姜),鲜姜水分多、纤维少,辛辣味淡薄,相对老姜(干姜)对脾胃刺激没那么大。直接用来吃健运脾胃。

干姜:补肾通阳

干姜就是我们所说的老姜,“姜还是老的辣”这句俗语大家都听过,足以证明它的补阳功效,对难以通络的肾阳有很好的补益作用。

选老姜的时候可以稍微尝一点,味道辛辣,吃上去有些纤维感的比较好,选大的。

泡姜:温振心阳

这里的泡姜也不是特殊的品种,特指醋泡姜,用的也是鲜姜(仔姜),但要浸泡一周。

中医上讲这鲜醋泡姜后有点红色(紫色),同心脏的红色是同一种类别的,因此泡姜对心脏特别好,可以温补、振奋心气。

心阳虚:泡姜护心

夏季人特别容易出汗,但夏季对一些阳虚人群而言实际上很危险。因为如果汗出得多,伤的不仅仅是阴,一开始是“气阴两伤”,时间长了就是“阴阳两伤”了。

有时候大汗以后,人会感觉非常疲乏劳累,其实就是伤了阳气的表现,而阳虚人群最怕的就是心阳虚,心阳虚容易导致心梗的发生。

▲心悸而痛(心脏乱跳)、胸闷气短、自汗,动则更甚、面色惨白、神倦怯寒。

温振心阳

醋泡姜

鲜姜切成片,放进干净的容器里,将醋倒入容器中,一定要没过姜片,密封于容器中,储存1周以上。

每天午时(11点~13点)以前佐餐服用个半片。有胃溃疡的病人慎食。

福利:檀中、内关护心阳

要护心阳,膻中穴和内关穴,可以经常按揉,每次按揉5分钟以上

膻中在人体正中线和乳头连线的交点上。

内关在腕横纹上两寸(三指宽),两个肌腱中间。

脾阳虚:鲜姜健脾

夏季由于气候炎热,人们易食生冷,贪凉,往往会伤害到脾阳,导致脾阳虚。

许多夏季常见的急性消化系统疾病,以及严重了转为慢性的消化系统功能性疾病,往往都是由于脾阳长期失运而产生的。

▲纳呆腹胀、脘腹痛而喜温喜按,口淡不渴、四肢不温、大便稀溏、小便清长。

健运脾阳

砂仁鲜姜汤

砂仁姜汤可健运脾阳,意思是说健康的运化:不论是有点寒湿的,还是脾胃平时有点阳虚的,这个可以又暖胃又祛湿,没有特别的禁忌。

在这里要用到的是鲜姜和砂仁。砂仁味辛,性温,具有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的功能,用于湿浊中阻、脾胃虚寒、呕吐泄泻。

制作方法

将凉水倒入锅中,鲜姜切丝加入锅中,煮10分钟,如果想要功效强一点可以切成姜丝;

出锅前5分钟加入五六克的砂仁,因为砂仁很容易挥发,下早了就没效了,作代茶饮服用。

中午、晚上喝小半杯就可以了。20~30毫升就可以了。

福利:老姜灸

丰隆穴是镇守脾阳的要穴,夏季伏天我们可以用隔姜艾灸的方法。

1、取老姜1块沿纤维纵向切取0.2~0.3厘米厚,姜上扎数孔,放在穴位上。

2、将艾柱置于其上点燃,待局部灼痛时提起姜片,或换艾柱再灸。

3、每次5~7壮艾绒住,皮肤潮红无疱为度。

肾阳虚:干姜通阳

肾阳虚这个情况特别容易被我们忽视,但它有一个最严重的后果就是肾衰。

如果提早就注意到一些小症状的严重性,在生活中巧用姜来进行调理,是可以补足肾阳,避免问题发生的。

▲神倦乏力、易疲劳、畏寒怕冷;四肢发凉(膝盖冷、背心冷)、腰膝酸痛、腰背冷痛。

干姜

补肾通阳

干姜加入一种粗颗粒的大盐,加热成热敷包,贴敷穴位以达到补肾通阳的功效。

命门穴位于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处;神阙穴在肚脐附近。两个穴位热敷各一次,到热敷包没有温度为止。

制作方法

1、干姜(老姜)切片加入大盐(不是精盐,是大粒的粗盐,海盐也行),盐是咸的,入肾;

2、装入布包扎紧,加热后直接放对应穴位上,或者平常也可以按揉穴位。

肺阳虚:和阳宣肺

夏季可别小看了咳和喘的一些现象,痰多白色吸痰,咽喉还有发紧发痒的情况。这种情况就是气不接续的情况。

除开风热感冒(鼻塞黄涕)和风寒感冒(鼻塞清涕)感冒两种外邪引起的咳和喘,以及本身有器质性疾病的情况,多半都与肺阳虚脱离不了关系。

捣姜

益肺和阳

和阳就是说调和肺气,如何和阳呢?这要配合一味药物和在一起,就能达到这个效果了。

制作方法

1.姜捣烂榨汁,取姜末和姜汁混合物;

2.白芥子打成粉末;

3.两者和成泥状,用来做成药贴包,外打胶布固定。

白芥子有化寒痰的作用,贴在膏盲穴和肺腧穴上,以达到益肺和阳的功效。这个方子适用于有慢性肺病以及肺阳虚人群日常调理,一次贴六个小时左右。

福利:两个穴位交换贴

▲膏肓穴:位于人体的背部,当第四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3寸,肩胛骨内侧中点;肺腧穴:在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吃姜到底去不去皮?

上面几种方法都是不去皮的。平常我们吃姜只要记住一点:植物的皮和肉是一对阴阳。姜肉性热,所以姜皮性凉。姜肉发汗,所以姜皮止汗。

受了风寒,喝姜汤发汗,自然是去皮为好;平时喝生姜红枣茶驱寒,则不去皮;一般做菜用姜,肯定是带皮吃,以免偏性。

小小一片姜,胜过药千方!只要用对了姜的种类、用法,就能获得很明确的解决效果,在这夏季起伏的天气,根据自己的情况适当选择对应品种吃伏姜,百益无害!提醒爱吃姜的朋友们哦!

相关内容

热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