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预防心理健康疾病

本文已影响2.34W人 

怎样预防心理健康疾病,饱满的状态更利于我们去积极迎接生活,如何保持自己的心理处于健康良好的水平十分关键,这对我们的生活也有影响,和小编一起看看怎样预防心理健康疾病。

怎样预防心理健康疾病1

1、从小养成积极乐观的性格。

俗话说性格决定命运,有一个良好的性格非常重要,但是培养良好的性格需要有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因此,从小给孩子一个好的成长环境非常的重要,对孩子要多鼓励多赞美,树立自信心,培养积极阳光的心态。

2、增加与他人的交往。

容易患上抑郁症的人往往是性格比较孤僻的人,不爱说话、不爱与他人交流,将自己封闭起来,这样不利于精神的健康,因此,一定要多参加各种有意义的社交活动,增强与他人交往和沟通的能力。

3、学会释放压力。

生活在现时代的人,都面临着很大的压力,生存的压力、发展的压力、家庭的压力、教育子女的压力等,如果不能正确面对这些压力,很容易患上抑郁症,因此,要学会释放压力,释放压力的方法很多,可以听音乐、做运动、去旅游、找人倾诉,千万不要把压力总是看得很重,却找不到释放的出口,往往会导致抑郁。

怎样预防心理健康疾病

4、拥有良好的睡眠。

一个人只有拥有良好的睡眠,才会精神百倍,如果长期失眠一定要及时进行调理,因为失眠是一种精神不卫生的表现,长期的失眠很容易导致抑郁症的发生。

5、心情乐观不生气。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这是不变的真理,一生中都会遇到令你很难看、很生气的事情,但是,只要我们能够保持心情平和,不钻牛角尖、不怒不气,就会减少精神疾病的发生。

6、多做户外运动。

研究发现多做户外运动是远离抑郁症的一个很好的方法。(实习编译:李堃 审校:廖露)

怎样预防心理健康疾病2

如何预防儿童产生恐惧心理

1、避免溺爱孩子

家长对孩子多分地溺爱,对孩子的心理发育是很不利的。试想,如果家长看到孩子对某些事物稍微表现出一点点害怕的情绪,就马上带孩子离开恐惧对象,这就使孩子失去很多锻炼勇气的机会,长期这样的话,对孩子塑造坚强勇敢的性格是非常不利的。事实告诉我们,在溺爱中长大的孩子,大多胆怯,依赖性强,自信心不足,更容易产生恐惧心理。

2、避免对孩子态度反复无常

有的家长对孩子的要求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一会儿要求孩子应该这样,一会儿又要求孩子那样,孩子长期面对这种情况,会无所适从,做对做错都挨批评,很容易形成行为恐惧的`心理。所以,家长对孩子的要求一定要保持一致,不要经常变化,让孩子找不到遵守的规则。

3、在孩子面前要控制脾气

如果家长在孩子面前经常发脾气,对让孩子整天处于紧张的情绪中,看父母脸色行事,怕父母无缘无故发脾气,怕自己无缘无故受罚,以致形成畏畏缩缩的坏习惯,对很多事物和事情没有信心,产生恐惧心理。

4、不要过分责难孩子

孩子做错了事可有节制地表示气恼,正确运用孩子对做错事的恐惧心理,教育和引导孩子学好,不能过分责难。过分责难会挫伤儿童的自尊心,降低孩子的自信心,甚至加重孩子的恐惧心理。

怎样预防心理健康疾病 第2张

儿童产生恐惧的表现

1、从恐惧行为主体看

有个体行为(少数儿童怕狗)和群体行为(如大多数儿童都怕黑暗环境)的区别。

2、从恐惧行为客体上看

有对自然现象(如影子),社会事物(如陌生人),动物等的恐惧。

3、从恐惧的具体表现上看

儿童恐惧可以有很多表现方式。如表情惊恐,惊声尖叫,逃避退缩,痛苦绝望等。由于交感神经的高度活跃,儿童往往会出现呼吸急促,心率加快,并伴随散瞳等特征。严重惊恐者,面部神色恐怖且毫无血色,全身松软无力。更有甚者,会出现便溺不能自主等严重现象。

宝宝有恐惧心理,家长该怎么做?

1、承认宝宝的恐惧感

当宝宝有害怕心理时,比如说害怕床底下有妖怪或邻居家的小花狗时,家长总是不置可否,觉得小孩子很傻,没必要害怕,但宝宝却认为非常真实、严重。因此,面对宝宝的害怕,家长不能笑,应该让宝宝明白爸爸妈妈懂得害怕的感觉,安慰宝宝,让宝宝放心。宝宝自己觉得害怕没什么时,还会想要战胜它,相反,如果父母忽视宝宝的恐惧感,那宝宝的恐惧随着时间累积将难以消除。

2、别试图告诉宝宝没什么好怕的

当宝宝诉说隔壁家的小花狗很可怕时,家长只是说“没什么好怕的,小狗不会咬人”,这对宝宝来讲并不是一个定心丸,相反会增加宝宝的恐惧感。父母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和宝宝一起面对恐惧,跟宝宝说“妈妈知道小狗很可怕,我们一起从它旁边走过去,如果你不敢走,等小狗过来时,妈妈就抱着你走”。

3、利用宝宝喜欢的东西

很多孩子都有念物情节,一般是玩久了的玩具或者一直穿的一外套、一直盖的小毛毯等,宝宝情绪焦虑时能从这些东西上得到安全感,特别是晚上睡觉或者要上幼儿园时。因此,家长不妨利用宝宝喜欢的东西让宝宝有勇气去做一些“可怕的”事情,比如去看医生、去上幼儿园、见陌生的叔叔阿姨等,不要斥责宝宝粘着那些小东西很没出息,还坚持不让宝宝将那些东西带出门。当宝宝4岁后,那些小东西可能就被丢弃一边了,宝宝也逐渐学会自己克服恐惧。

怎样预防心理健康疾病3

如何衡量心理健康

1、智力正常

智力正常是人正常生活最基本的心理条件,是心理健康的首要标准。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国际疾病分类体系,把智力发育不全或阻滞视为一种心理障碍和变态行为。

2、善于协调与控制情绪,心境良好

心理健康者能经常保持愉快、开朗、自信、满足的心情,善于从生活中寻求乐趣,对生活充满希望。更重要的是情绪稳定性好。

3、具有较强的意志品质

健康的意志有如下特点:目的明确合理,自觉性高;善于分析情况,意志果断;意志坚韧,有毅力,心理承受能力强;自制力好,既有现实目标的坚定性,又能克制干扰目标实现的愿望、动机、情绪和行为,不放纵任性。

怎样预防心理健康疾病 第3张

4、人际关系和谐

其表现: 一 是乐于与人交往,既有稳定而广泛的人际关系,又有知己的朋友;二 是在交往中保持独立而完整的人格,有自知之明,不卑不亢; 三 是能客观评价别人,以人之长补己之短,宽以待人,友好相处,乐于助人; 四 是交往中积极态度多于消极态度。

5、能动的适应和改造环境 保持人格的完整和健康

心理健康的最终目标是保持人格的完整性,培养健全人格。人格完整健康的主要标志是:

①人格的各个结构要素都不存在明显缺陷与偏差;

②具有清醒的自我意识,不产生自我同一性混乱;

③以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作为人格的核心,并以此有效的支配自己的行为;

④有相对完整统一的心理特征。

6、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一个人的心理行为经常严重的偏离自己的年龄特征,一般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相关内容

热门精选